煤气发生炉的安全操作,日常保养是不可缺少的环节。煤气发生炉保养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炉子的使用寿命以及生产效率,是日常生产很重要的环节。发生炉煤气的产生方法是将煤在发生炉中燃烧后,将炉底的空气加以限制,使煤不能完全燃烧,因而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,就是发生炉煤气。这种发法使炉中排出的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,二氧化碳和氮气。 煤气炉用煤选择及粒度要求 煤气发生炉()作为为一种将煤炭由固态能源转化为气态能源的机械设备,煤种的选择至关重要,直接关系到其整体气化效果。煤气发生炉适宜使用不粘煤、弱粘煤、长烟煤等烟煤。 在气化炉运行操作过程当中,用户往往只看重炉体结构是否完善、设备运行状态是否正常,却对气化用煤粒度情况重视不够,恰恰是这一点会直接影响到煤气站的气化效果。有的煤气站入炉煤粒度甚至大于100mm,导致其运行效果很差。有资料显示:当入炉块煤中粒度小于10mm的大于20%时,煤气炉的气化效率将会下降25%。 分析国内外的成功经验,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,煤气炉入炉块煤的粒度要求较好控制在以下范围: 粒级范围:15~30mm;20~40mm;25~50mm;30~60mm 粒度组成: >60mm 应<5% 60~40mm 为10% 40~20mm 为70% 20~15mm 为10% <15mm 应<5% 煤炭气化技术在我国已有近50年的历史,我国已研究开发出了若干种成熟的煤气化技术,如传统的常压煤气化方法:有煤的干馏制气、焦炉制气、炭化炉制气、发生炉制气等。总之在我国,煤碳气化方法有上百种,就常压固定床混合煤气发生炉来说,50年代, 我 国从苏联引进了3M21等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炉型,在引进的同时消化吸收国外技术,并开始自己生产制造。